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显微镜镜头,竟能实时观测自由运动小鼠的神经元成像,甚至跟随宇航员进入外太空,这是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现并支持的颠覆性技术之一。近日,记者跟随“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采访团来到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了解到,自创立以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培育出180多家硬核科技企业,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种兵”。
输送技术人员,五成项目受益技术攻关
大脑神经元功能成像,是脑科学研究、神经疾病诊疗的关键手段。主流的台式双光子显微镜无法对自由运动的动物脑功能成像,微型化单光子显微镜无法实现深层脑区成像。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台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打破了这些局限。
一个指甲盖大小、仅重2.2克的显微镜镜头,戴在小白鼠的头上,电脑端就可以显示出小白鼠自由运动状态下的神经元成像。这台多光子显微镜看得更深,可以看到大脑全皮层和海马体神经元功能成像,为神经研究和行为对照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助理主任刘杨介绍,该设备还曾搭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进入过中国空间站,开展在轨成像实验,观察宇航员皮肤在太空中的变化,也正是得益于其体积小、轻便、可穿戴的优势。
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可以实时记录大脑数百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全球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白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体神经元功能成像。可以说,该设备为“解析脑、开发脑、保护脑”提供了革命性工具。目前,该设备服务北京大学等国内外60余家一流科研院所,新产出一流研究成果20余项。
“这个项目是中心从基础研究计划里发现的前沿技术,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刘杨说,中心的团队与科研团队共同承担研发方案,同时引入更多资源,帮助项目快速研发产品,给予项目全链条支持。
全球找项目,直通一流“草根”创新团队
5年前,为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科技部批准组建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
根据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定位,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家颠覆性创新,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所谓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指重大前沿技术在重大战略领域的开创性转化应用。刘杨说,“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的长跑,需要全生命周期深度赋能而不是简单地管理。中心组建了约100名专职技术经理团队,负责项目发现、论证、方案设计、推荐和立项后的组织实施、对接资源、转化应用等全周期服务。”
中心以北京本部为枢纽,以广州、上海、香港、美国、英国为核心,布局1+5的分布式工作架构,广泛地在全球发现项目,主动通过国内外顶尖大学院所等挖掘最新原创性前沿技术,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选拔“有绝活”的中小企业,公开征集创意项目等多渠道,发现有颠覆性潜力的成果。
目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每年发现约5000个颠覆性技术项目,初步实现与国际前沿“时差”在半年以内,直通一流“草根”创新团队。
发现项目后,如何评定颠覆性技术?刘杨介绍,颠覆性技术通常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很明显,是典型的非共识项目,一般的四平八稳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评定。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坚持颠覆性技术是深度育出来而不是简单选出来的理念,遵循“基因强、条件优、价值高”的逻辑进行过滤式论证。
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共同按照需求强烈、技术颠覆、生产可行等七个纬度过滤式论证,让“基因强本子朴素”的项目脱颖而出,让“基因一般本子华丽”的项目淘汰出局。对此,刘杨解释,就是将“用在何处、有何痛点、有何创新、有何变局”四个问题清晰说明,有真正内容的项目甄选出来,剔除华丽辞藻堆砌但缺乏实际内容的项目。
选拔潜力项目,已产生50项全球领先成果
针对选拔出来的项目,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多元化全链条支持项目,形成颠覆性创新马拉松能力补给站体系,让优质成果得到及时源源不断的支持,通过国家+地方+企业的共同支持,对于极早期“播种”项目每期资助30万元或50万元,早期“育种”项目,每期资助100万元或200万元,中期“育苗”、近期“育材”项目每期资助500万元或1000万元,重大项目一事一议。
不光是给资金支持,针对颠覆性技术项目,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还采用灵活组队协同攻关对项目进行支持,形成了“项目团队主导+中心人员支撑”的联合攻关模式。刘杨介绍,在多光子显微镜项目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经陆续跟进十多个研发人员,有的研发人员后续也留在公司进行创业。
刘杨表示,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有初步方向的“越野赛”,不是有明确目标的“竞速赛”,需要持续动态优化,保持与国际前沿同步,与真实需求同频。
中心支持项目团队自主探索,在每个节点进行检查和对颠覆性价值动态评估,对无法继续进行或颠覆性价值较低的项目及时终止,支持进展顺利项目,瞄准目标更高、速度更快、转化更早持续优化,对重大项目及时滚动支持。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京津冀区域形成体系化布局,组建5个专业创新中心,9个产业创新中心,培育企业约130家,其中约40%是京津冀之外区域在京津冀的延伸布局拓展,形成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截至目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储备库里有400多个颠覆性潜力大的项目,培养研究生达到400人,每年实施约100项有重大颠覆性潜力项目,已产生全球首创或领先成果约50项。
盛达优配app-申请股票配资-股票配资炒股-股票网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